艺飞万家专访 孙秀红:寻找我在———灵魂净土

  • 2019-03-26 08:03:26
  • 1841
  • 艺术访谈
  • 油画,人物


孙秀红

孙秀红


个人简介


孙秀红(讲师、高级首饰设计师、艺术家)


孙秀红,女,1978年生于黑龙江,现定居上海。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版画专业;曾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学院绘画系和上海华谊集团党校;现任教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材料与检测系珠宝专业。


参展和获奖经历


个展


2015.7  个展《传达》


2015.8  个展《感触》


2016.7  个展《哈得逊河谷的彩云》


联展:


2002.5  铜版画《生存寄语之一》入选全国画展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2002.5  黑白木刻版画《超越人生之一》入选5.23作品选


2002.8  铜版画《超越人生》入选东北三省版画展


2002.10  铜版画《梦系列之三——逝》入选十六大胜利召开全国版画展


2002.12  黑白木刻《梦系列之三——寄》参加黑龙江、香港版画交流展,入选并发表,此作品亦参加韩国展出


2012-2013 为了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东方书画院主办《丹青神韵——“三鼎杯”上海东方书画院书画作品展》,版画作品《梦系列-逝》应邀展出,并出书发表;


2016.8  被邀请参加无界纽约联合国总部国际青年艺术家展


2016.10  参加纯粹中国艺术联展(全国巡展),佛山、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联展


2016.12  入围北京中国当代女画星画展


2017.3.8  应邀参加上海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她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7.1  邀请参加北京当代艺术家展览,并出版画册


2017.4、5  应邀请参加北京和青岛、广州三次“极差艺术”展览


2018.6  《痕系列》作品由中国邮政总局授权出版邮册


2018.7  《痕系列》入选参加北京当代艺术夏季展


2019.3.2  入选上海M50大田画廊举办的《她艺术 卸妆时代》艺术展


2019.3.28  入选广西桂林美术馆举办的花桥国际当代艺术展


自我评价


孙秀红创作中


驻足回望,一方面可以教书育人、一方面又可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种幸福。纵观我的艺术创作过程,其实很简单。我真正进入艺术创作状态始于2017-2018年,2001-2006年,我主要进行版画系列创作,延续毕业创作时的思路。之后几经周折,2015-2016年,进行水彩系列创作,这一时期的我还处在寻找自己的语言表达过程中。


近两年,因受到老师的影响,渐渐进入一种良性的自我创作佳境。虽然我的几个系列作品还不成熟,但本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我会继续努力。从主观视觉的形式到真实自我回归。追求平淡、孤独、淡泊、静谧、质朴的艺术语言,无论哪一个创作阶段,都是我内心的一种独白。


我喜欢在孤独中沉思,不被时代的喧嚣所同化,在宁静的工作室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和淡定。追求自己对生活最本真的艺术阐述,尽可能使作品呈现最本真的自我。


问答


Q1艺术之路艰辛,您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是什么?


孙秀红:我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主观原因是因为骨子里喜欢艺术这件事儿。我的艺术创作之路说来有趣,大学毕业那会儿,特别想做艺术家,但造化弄人,恰恰在我毕业后的10年中,没去想艺术的事儿,但内心还是渴望有一种常态化的艺术创作状态。直到近两年中,我找到了想要的那种存在状态。


我觉得这太重要了,所以倍感珍惜。在忙里偷闲中尝试着去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自己换一种语境的存在。一切源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解读,对艺术的信念和认知,支撑自己一直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以玩着儿心态做属于自己的艺术。


Q2您的职业给了您艺术创作怎样的帮助?


孙秀红:我的职业是艺术教师。有幸的是,我一直在做着和艺术有关的工作。这份职业对于我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是自由的心境和灵活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我每天面对不同的群体后,还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这太难能可贵啦!跳出艺术的圈子,换一种角度,做一个局外人去思考艺术。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做真实的自己。说到最后,应该是解脱思想的束缚允许自己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任性。


Q3请描述下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态度。


孙秀红:社会在飞速发展,世界每天都在以不同的面孔变化着,意识理念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学会选择和自我净化,要有对艺术创作本能的抉择态度。


一、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方法和艺术语言。艺术创作要进行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如有适合的展览,会考虑行为、装置、观念艺术作品的呈现。在艺术创作中不能太程式化、概念化,更不能固化了自己的思想。


二、艺术不能被媒介材料所左右,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我们不要盲目过度地去追求艺术的形式,形式仅仅是技巧,风格固然重要,但作为艺术家必须要有一种审时度势更深层诠释灵魂的艺术手段。


三、艺术创作一定是介入生活,高于现实生活的当下艺术表达。就像我们看中国古代经典艺术作品,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而最本能的艺术化,即意像表达。艺术的表达到最后一定是内容触动了读者的内心灵魂。


四、中外艺术史的学习,艺术本身没有国界,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一定要保持警醒的头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创新,对现当代艺术的借鉴与否定及对现行制度的批判和包容。无论我们关注人类、环境、生存、还是其它......,以一种人性的本能去表达艺术。把自己内在人文情怀和精神情操进行艺术化表达。一定要有站在巨人肩膀的视角,才能有异于别人。


五、做艺术要有一种“玩”儿的心态。不要有更多的顾虑,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艺术创作中能有这样的一种心境。


Q4您的作品背后有很多自己的故事,喜好、价值观、世界观、审美等等,您更在意向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孙秀红: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背后都有自己的很多故事和人文情节、民族情节等等。我的作品也一样,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不同时期的自己。我一直觉得作品就是另一个真实的自己。不管我们的价值观如何取向,世界观如何定位,审美如何培养。


我欣赏庄子思想《道德经》中:“有无相生”。万物归于心,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我想向观者传达我对生活的态度和认知。像我的近期作品《印记》系列,因从小在这片黑土地长大,对故乡的山、河、溪流、大地的这种眷恋和思念不会因为你离开的越久而越淡,反而她一直都在自己的记忆中。是她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Q5您最崇拜或者是对您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哪位?他身上的什么艺术特质吸引了您?


孙秀红:现实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我的老师张羽,张羽老师是中国九十年以来“实验水墨”的灵魂人物,立足于世界当代艺术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解读老师的每个时期艺术作品和著作及艺术存在体系理论的认知。让我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让我在艺术创作上走了很多捷径。老师作为当代前沿艺术家一直再不断的自我突围,努力创造艺术史上没有的艺术,他的艺术思考颠覆西方现有艺术史,推翻艺术史就必然要颠覆艺术史中的艺术。出于这样一种艺术思考,非常值得我尊敬和敬仰的。这也是真正艺术家所具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纵观世界艺术史,对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系统的去学习艺术史中每个艺术时期的艺术存在形式和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及艺术家本身。不论是中国艺术史还是外国艺术史,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大师。像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艺术家“三绝”顾恺之、“青绿山水之宗”展子虔、“工部尚书”阎立本、“文人画”南宗鼻祖王维、“千秋画圣”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顾闳中、“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奇才”徐渭、“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南张北齐齐白石和张大千等。


外国艺术史经历了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经历了新艺术运动后,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实验艺术等等。像文艺复兴三杰、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印象派的梵高、超现实达利、立体主义毕加索、抽像主义蒙德里安、颠覆传统艺术的艺术家杜尚、抽像表现主义波洛克、波普艺术领军人安迪沃霍尔等等。


Q6您对自己未来的艺术事业有什么期望?


孙秀红:我希望我的未来艺术能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而不是像纸鸢一样被人用线牵引着......;给自己足够的业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思考,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有优秀的作品。


《印记系列》艺术家创作自述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3》  综合材料    60*60CM

孙秀红作品

《圈的排列NO-11》  综合材料    60*60CM


近半年创作了《印记》纸上作品,延续了《思绪》系列的又一次创作尝试。通过综合材料来表达记忆中的故乡。利用水、墨、其它等渲染多种媒介材料完成。用这种综合艺术形式阐述故乡在我心里相互依存的一种状态,所有的不规则的形块和水、墨及不规则的曲线是这个系列的创作语言。


这一主题创作主要来源平日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印记》的主题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成长记忆,模糊的印记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艺术的语言呈现。作品呈现的张力及内容所折射的信息都是内心最本真的倾诉。选择用这样的一种呈现表达自然,不在于形式语言如何,而是作品本身背后自然心境的可读性和一种人文情怀。


作品展示:


孙秀红作品

《呈现N0-7》 纸上水彩   79×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呈现N0-8》  纸上水彩    79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4》  综合材料    130×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5》  综合材料    138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3》  综合材料    138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7》  综合材料    138×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12》  综合材料    138×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痕系列N0-13》  综合材料    138× 6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灰飞烟灭N0-3》  综合材料    110 ×8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灰飞烟灭N0-5》  综合材料    120× 8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思绪N0-3》  综合材料    20× 3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思绪N0-5》  综合材料    20 ×3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思绪N0-5》  综合材料    20 ×3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思绪N0-6》  综合材料    20 ×30CM 2017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2》  综合材料    110 ×8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3》  综合材料    60×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4》  综合材料    60×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5》  综合材料    60×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7》  综合材料    60× 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6》  综合材料    60×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8》  综合材料   120× 5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9》  综合材料    60× 8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10》  综合材料    60× 5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13》  综合材料    60×60CM  2019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16》  综合材料    60 ×60CM  2018

孙秀红作品

《印记N0-17》  综合材料    90×70CM  2018

免责声明

本网站显示的内容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着手处理。

0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我的消息

返回顶部